外交

中美对抗,怎么外国都很安静?

“经济靠中国,安全靠美国”:这是许多国家(如韩国、澳大利亚、东南亚国家)面临的现实困境。与中国交恶意味着失去巨大的经济利益、供应链和投资;与美国交恶则可能失去安全保障和技术合作。“去风险”而非“脱钩”:即使是美国的欧洲盟友,也普遍接受“去风险”的概念,即减少在

议题 外交 外交政策 拉丁美洲 东南亚国家联盟 2025-11-17 18:27  3

特朗普对华“变脸”,疑似宣布对台军售,中国或将禁运日稀土?

这几天局势变动,本来紧绷的中日关系被推到更高警戒线,中国方面对外表态很快且强硬,不少官方渠道都透出不满和警告的意思。美国又在台海问题上做出新举动,本来就敏感的地方形势变得更复杂些,观察这些情况时得把时间倒回去看看因由,还得想想后果。

特朗普 稀土 外交 台湾问题 禁运 2025-11-17 16:54  3

从《新闻联播》看国家重大事务的坚定立场与充分准备

在信息传播极为迅速且多元的当下,各类媒体平台犹如繁星般点缀着我们的信息天空。而在众多媒体之中,《新闻联播》无疑占据着极为特殊且重要的地位。它作为中国最具权威性的官方新闻发布渠道,宛如一座灯塔,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,为我们指引着国家发展的方向,传递着国家政策的最强

国家 新闻联播 外交 中国政府 高市早苗 2025-11-16 10:57  2

俄罗斯对日本“以牙还牙”

当外交的棋盘上再次亮起红色的警示信号,俄罗斯毫不含糊地采取了行动。11日,俄罗斯外交部发布公告,为回应日本因特别军事行动实施的对俄制裁,决定无限期禁止30名日本公民入境,其中大多数是媒体和教育界的从业人士。这一举措,不仅是对日本的直接回应,更是一次外交场上的震

日本 俄罗斯 教育界 外交 军事行动 2025-11-13 16:50  1

炸锅了!日本民众怒吼高市早苗下台 中方严正警告挑衅行径

当地时间15日,日本东京首相官邸前爆发大规模民众抗议集会,上百名日本民众高举"撤回发言,赶快道歉""高市下台"等标语,严词谴责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发表的一系列涉华错误言行。现场抗议声浪此起彼伏,"不会外交的人不配当首相"的正义呐喊响彻东京上空。

日本 外交 台湾问题 政治人物 高市早苗 2025-11-16 10:23  1

《新闻联播》三分钟点名高市早苗,这绝非寻常

《新闻联播》三分钟点名高市早苗,这绝非寻常。三分钟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箭在弦上,意味着万事俱备。中国向来不打无准备之仗,这次更是如此。军事部署早已就位,经济牌握在手中,外交棋局布满全球,甚至连战后重建的方案都可能已经摆上桌面。这哪里是警告?分明是最后通牒。高市早

新闻联播 外交 高市早苗 外交棋局 绝非寻常 2025-11-16 08:50  1

&为何能载入史册?

要理解这一变革的核心内涵,需先梳理此次外交风波的来龙去脉。风波的直接导火索,是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听证会上发表的极端言论。她公然宣称“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”,甚至妄言将启动所谓“存防危机事态”。

外交 政客 中国外交 自民党 高市早苗 2025-11-15 17:55  3

不自量力的纠缠

接下来发生的,既不像电影那么戏剧化,也不是闹着玩的。有关部门马上在媒体和外交渠道上做出回应,把主权和海域权益讲得清清楚楚,不给模糊空间。与此同时,海上力量动作频繁起来:例行巡航的次数上去了,临近海域的监视和侦察也更密集,港口和靠前部队的战备检查被提上日程。外交

外交 空海 政治人物 指挥链 官会 2025-11-15 15:23  2

“高市早苗言论引发中日外交博弈,欧洲议会立场急速转变“

过去两周,这句话刷爆了各国媒体。有人把它当成危言耸听,也有人据此推演“下一场风暴”。可要是真像他们说的那样悬,为什么股市反而没怎么跌?数据说明了问题:2023 年,日本民调里 62% 的受访者担心“周边局势拖累经济”,可依旧有 7 成企业表示“现阶段不打算减少

外交 欧洲议会 高市早苗 高市早苗言论 欧洲议会立场 2025-11-14 22:07  2

石破茂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

那句“点燃”的话是高市早苗在国会里的表态。这话怎么说并不是重点,重点是它触到了台海这个敏感的神经,被不少人看成和以往日本较为克制的表态有出入。媒体一放大,党内外的眼睛都盯上了,外交渠道也随之紧张起来。就这样,一个本来在议会里的发言,短时间内变成了国内政治、党内

国会 外交 石破茂 台海 高市早苗 2025-11-14 21:18  3